德化县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见怪不怪之五苓散治怪病
TUhjnbcbe - 2022/8/5 8:14:00
为白癜风患者解除病痛 http://pf.39.net/bdfyy/jdsb/171020/5777849.html
熊继柏诊治“忍小便则手掌心胀痛案”郑某,女,68岁,年5月就诊。诉小便较频,尿色不黄,有尿必解,若稍忍不解,则立觉双手掌心至手腕相连处胀痛,若小解则胀痛随之消失。故只能频频如厕,昼夜如此。病已一月余,诊断不明,治疗无效。察其双手并无红肿灼热。舌淡紫,苔薄白,脉细。这又是一个特殊的病。病人是两个手掌心胀痛,在胀痛的过程中,她突然发现,在厕所里把小便一解,不疼了。过那么个把小时又疼,她又到厕所小便一解,不疼了。她如果忍尿,越忍就越疼,就得这么一个病。医院去检查,首先检查的是两个手掌,不红,不肿。照片,没问题,没有骨质增生,也没有什么。因为与小便有关,就检查小便,小便没炎症,没有细菌,没有蛋白尿,没有隐血。又做膀胱镜检,也没有问题。结论就出来了,神经官能症。而且医生跟她讲,你没病,你是自己精神紧张。她说没有啊,不是紧张啊,稍微小便解慢一点,就胀痛得受不了,小便一解,没事了,就这么一个病。这个女的是长沙的,在门诊上看病的时候就把这个情况跟我一五一十地讲清楚。这真是个怪病啊,手掌心胀疼,与小便直接相关,不是怪病吗?我也看她的手掌,一不红,二不肿,三没变色,手掌完全是正常的。什么时候疼呢,解小便慢一点就疼。大家想,这是什么病啊?这我们的书上没有啊。我想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要把道理想明白。首先手掌心,部位与谁相关?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这两条经脉的终止部位步都到手掌,一个神门,一个鱼际,由这两个经脉所主。这是首先想到的。碰到这样的病啊,我们就要动脑筋分析。西医的仪器检查发现不了问题,那就说明,这绝对不是一个局部器质性的问题。既然不是局部器质性的改变,那么我们只能动脑筋分析,怎么分析呢?这其实就是一个临证思维方法问题。首先这个部位由谁所主,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为什么与小便相关,这是这个病的特点。小便谁所主呢?膀胱所主,膀胱谁所主呢?肾所主。肾者水也,心者火也,两者什么关系呢?水气凌心,水可以克制火,水气就可以凌心。但是我们以前所认识的水气凌心是指水气太盛,凌侮心脏那个部位,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甚至头晕,那个真武汤证不正是一个水气凌心证吗?“太阳病发汗……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那不就是一个水气凌心证吗?苓桂术甘汤证不也就是一个水气凌心证吗,但是这个水气凌心证的症状和我们以前讲的水气凌心证不是一回事,为什么呢?这个病人一无心悸,二无头眩,三无胸闷,四无气短,她是手掌心胀痛。但是我们分析道理的时候,就应该这么分析,这就是一个逻辑推理问题,你必须有理有据,要有依据地分析,不能凭空乱想。为什么掌心痛与小便相关?小便由谁所主?肾啊,肾跟心是什么关系呢?水与火的关系。这就是思维方法。想到这,你再进一步分析一下,这个证没有直接在心脏所居的部位发生症状,没有直接影响心脏自身的功能,而是在心和心包经所过的部位,而且是终止点这个部位发病,那不还是水气凌心吗?凌到心以后没有影响到心脏所居的部位,而是影响了心的经脉终止的部位。这就是逻辑推理,中医看病是要靠逻辑推理。我们分析要凭依据,要用中医的理论去分析。然后再看,证是热还是寒。这个病人怎么也找不出一个热象。再联系我们的经文,如果你《内经》读得很熟,马上就能反应出来,“心手少阴之脉……心所生病者……掌中热痛”《灵枢·经脉》)。这里有个“热”字,因为心属火脏,所以会有“掌中热痛”。可这个病人没有热象,就说明她没有火热。这个病人只有掌中痛,为什么掌中痛呢?就是心手少阴经脉的病啊,这就与古人的经典原文吻合了,经文里面有这样的记载。这就证实了她是个心手少阴经脉的病证,而且是由水气影响的,因此她只有掌中痛,没有热痛。这个道理想明白了,就可以开处方了。开什么处方?开五苓散,为什么用五苓散呢?化气利水,解决膀胱的水啊,不让它水气凌心。而且五苓散里面有桂枝,可以通心阳,这不就很吻合了吗?但是,能不能到心手少阴经脉这个地方通络止痛呢?这是影响经络而发生的疼痛啊,我考虑五苓散还缺乏这个功能。当然我估计吃了五苓散,等这个水气完全化解以后,这儿也会不痛了,但是要想求速效,还要加上通心络的药,到这个部位止痛。所以当时开处方的时候,我就想应该在五苓散里面加点药,加什么药呢?通心络,止疼痛,应该有这样的药。偶尔想到一味药,丹参,这不是通心脉止疼痛吗?于是就大剂量的加入了一味丹参30克,把丹参作为君药,因为丹参分量特别重啊,然后用五苓散,就开这么一个处方。十副药就不痛了,好得很快。这是一个怪病,可以说是一个很怪的病。但是,理论想明白了,道理想通了,方用准了,就迎刃而解,一下子就解决了。如果不想到这个道理,大家回过头来想想,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好?我想解决不了。所以遇到这样的病人啊,不仅仅是我们要用中医经典的理论去指导临床,更重要的是我们临床辨证一定要有一个思维方法,这个方法一定要有理有据,不要瞎想,更不要乱猜,这就是中医治病的规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见怪不怪之五苓散治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