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 http://www.znlvye.com/「本文来源:光明网社会」
韦倩
“健康吉林”咨询专家、长春中医药医院副主任医师韦倩,做客吉林新闻综合广播“健康热线”栏目专题讲解“秋冬时节,谨防心血管疾病发作”。
秋冬季节,我们在预防流感的同时,还要注意心脏健康。秋冬季节,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会明显增高,常见的包括血压增高、心衰加重甚至心肌梗死,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什么秋冬高发
黄帝内经中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心血管疾病也进入高发期,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有效防治,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秋冬季节气候日趋寒冷,中医讲,阳气归于收敛,万物归于闭藏。寒流侵袭人体引起的血管收缩、痉挛、血粘度增高,令这一时节成为一年一度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六类人注意心脏健康
1.高血压患者
在冠心病患者当中,75%的患者患有高血压,而在四十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当中,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15%左右。人如果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导致血管壁变硬,一旦血压突然升高,脑血管就很容易破裂导致脑出血。
2.高血脂人群
高血脂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的高危因素。高血脂主要是通过三方面的指标判断:血浆总胆固醇浓度、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这三个只要有一个超过正常范围即被称为高血脂。增高的脂质会损伤血管内皮,进而沉积、变化为动脉硬化斑块,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
3.肥胖人群
肥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因为肥胖者血液中的脂质含量通常较高,增高的脂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并且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血管壁,沉积于血管内皮下,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
4.中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一般而言,动脉粥样硬化在四十岁左右开始发病,在五十岁之后出现的概率会增高,其并发的危险性也会更大。
5.绝经后的女性
女性绝经之前,在雌激素的保护下,身体内高密度脂蛋白的比例,要比男性高30%~60%,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一般很低,但在绝经后,雌激素大幅度降低,发病率会慢慢上升。
6.抽烟人群
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导致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度增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防范,极易引发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疾病发出的信号
1.呼吸困难:心脏病、呼吸道疾病,都可能引起呼吸困难、急促、气喘、憋气等。尤其是出现憋醒,只有坐起来才能呼吸的现象,可能是心衰。需要及早就医检查心肺功能。
2.心悸:感觉心跳不规律,如心悸、心跳过快、心跳漏了一拍等,属于心律失常的表现,如果发作频繁,需要马上就医。
3.忽然疼痛:如出现胸痛、肩痛、胃痛等,可能被忽视或被混淆认为是肩周炎、胃病。其实这也可能是心梗发作的前兆。医生提示,心血管病人发生下巴以下、肚脐以上的突发性疼痛要警惕心脏问题。
4.头晕、晕厥:一旦发生意识模糊现象,说明脑供血、脑供氧出现了异常,即便属于短暂性发作,若不采取措施,中风风险大大增加。
日常生活怎么预防
1.合理饮食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病防治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并且通过合理的饮食积极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所以控制饮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很重要的条件。心脑血管病人的正确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应季水果。
增加纤维膳食,也就是多吃粗杂粮、干豆类、蔬菜、水果等。尽量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2.适当运动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病防治应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各器官的含氧量,全身各脏器机能。
有些老人喜欢早起晨练,但秋冬季节的早晨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刚从暖被窝里出来,一下来到室外,温差过大,天冷会让心血管收缩,很容易引起疾病发作。
对心血管病人来说,秋冬时节保暖很重要。一般来说,如果时间允许的话,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下午三、五点钟可以到室外走走,进行一些适当的锻炼。更要控制运动量,不要加重心脏的负担。
3.定期体检。主动去门诊随访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等各项指标,必要时调整夏季的用药方案,保证各项危险因素的平稳运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显著降低。
心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而臭名昭著,而我们都不希望自己和家人出现意外,所以,一定高时刻提醒自己和家里人,远离这些危险行为、警惕发病前的各种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