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二时辰养生经午时 [复制链接]

1#

午时,手少阴心经最旺,是养心的时间。“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此时要睡午觉、吃午饭,按照太极阴阳气化,午时阳气最旺。《黄帝内经》说阴主内,主睡眠,阳主外,主苏醒。午时阳气最盛,吃完午饭稍事休息后继续工作,这样最能出效率。但午睡不宜过长,否则会引起失眠。起来后要适量运动,以利疏通周身气血,增强心脏的活动功能。

何为午时

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午马等,为十二时辰的第七个时辰,相当于北京时间11∶00—13∶00,是心经当令的时间。《易·系辞下》中有例为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午时应心脏

心有主血脉与藏神的功能,而两者又密切相关,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并调控心血的运行,以濡养全身及心脉自身。

午时小憩养心脏

在古代的计时方法当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子时和午时,如古代的练子午功、睡子午觉,但因为子时正当半夜,我们一般都处于梦乡之中,所以相对来说,我们对“如日中天”的午时会更为熟悉。那么午时养生应注意些什么呢?此时不宜做剧烈运动,午时一阴生,动养阳,静养阴,所以此时宜静养。

《黄帝内经》有言:“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阴阳交替之时是养生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此时如何养生呢?午时应为“合阳”,此时应“少息所以养阳”。此外,“心恶热”,而此时正是太阳高照,气温达到最高峰的时候,为了让心脏受到更好的照顾,所以此时宜小憩。

中医讲“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法于阴阳、道法自然”,意思是说人要顺应天地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生活起居,以“顺其自然”。而晚上的子时和中午的午时正是天地阴阳的一个转换点,是“合阴”“合阳”,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时,人体也必须注重这个转接点进行休息调养,让身体顺应天地的气机变化。所以古人把睡“子午觉”叫做“盗天地之生机”,这是最高明、最科学的养生智慧。

饮食“保”心

午饭,在午未交替之时的12∶30吃最好。午时每个人都要完成两件关乎生命健康的大事儿——吃饭和睡觉。但如何来协调好它俩的关系,谁在前,谁在后?顺序一变,健康就容易受到影响。其实它俩的正确顺序不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正在坚持的先吃饭后睡觉,而是先睡觉后吃饭。

午觉后再吃,吃得更香,也消化得更完全,因为午时是心经“当班”,这个时段心经的气血最旺,到下午13∶00的时候心经就交班给小肠经了,小肠是管消化吸收、分泌清浊的,如果先睡完午觉12∶30左右吃饭,到13∶00的时候,食物经过脾胃的初步处理,开始到达小肠,而此时小肠“精力”最旺,工作的效率自然就会更高,消化吸收就更好,就不会得一些消化吸收方面的病,而其他脏腑接下来的工作也会变得非常轻松,五脏六腑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午时防病养生

心慌在中医里称为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本证的发生常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

因此平时应注意调节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过极,适当注意休息,少房事,少进食含动物脂肪多的饮食,少进咸、辣和酒、烟、浓茶、咖啡等。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体操、气功等,注意预防感冒等。

一定要控制情绪,少生气,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轻症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

(仅供参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