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外科学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1#

1、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一切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灭菌法消毒法和操作规则以及管理制度。

2、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ml,于5~10分钟内静脉注入。如血压升高而中信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如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增高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3、疖:俗称疥疮,是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病菌金葡菌为主。

4、痈: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5、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6、难复性疝:疝内容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者,称难复性疝。这种疝的内容物多数是大网膜。当盲肠(包括阑尾)、乙状结肠或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时,这种疝称为滑动疝,也属难复性疝。

7、嵌顿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若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肠管并未完全梗阻,这种疝称为肠管壁疝或Richter疝。如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通常是Meckel憩室),则称Littre疝。嵌顿的内容物通常多为一段肠管,有时嵌顿肠管可包括几

个肠绊,或呈w形,疝囊内各嵌顿肠袢之间的肠管可隐藏在腹腔内,这种情况称为逆行性嵌顿疝。

8、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9、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

10、倾倒综合征:胃大部切除后,由于失去了幽门的节制功能,加上部分病人胃肠吻合口过大导致胃内容物排空过快,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11、早期倾倒综合征:发生在进食后半小时内,与餐后高渗性食物快速进入肠道引起肠道引起周围循环血容量减少有关。

12、晚期倾倒综合征:在餐后2~4小时出现症状,由于胃排空过快,含糖食物快速进入小肠,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继而出现反应性低血糖综合征,故曾称为低血糖综合征。

13、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肠失去蠕动能力,肠腔虽无阻塞但肠内容物停止运行。

14、绞窄性肠梗阻:因肠系膜血管或肠壁小血管受压,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使相应肠段急性缺血,引起肠坏死穿孔。

15、闭袢性梗阻:结肠梗阻时因回盲瓣的作用,肠内容物只能从小肠进入结肠,而不能反流,称为闭袢性梗阻。只要肠袢两端完全阻塞,如肠扭转,均属闭袢性梗阻。

16、Grey-Turner征:急性胰腺炎时,在腰部、季肋部和下腹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若出现在脐周,则称为Cullen征

17、壶腹周围癌:系指乏特氏壶腹、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的十二指肠黏膜等处的癌肿。这些来源不同的肿瘤,其解剖部位毗邻,有着共同的临床表现和后果。由于鉴别困难,手术时也难以将其截然分开,故统称为VPC。

1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第一肝门

1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Glisson纤维鞘

2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为第二肝门

2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为第三肝门

22、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23、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24、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25、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26、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为功能复位

27、肾自截:肾结核时,由于输尿管完全闭塞,含菌尿液不能排入膀胱,膀胱的结合炎症好转或痊愈,尿液检查菌体阴性。

28、肾积水:尿液从肾盂排出受阻,蓄积后肾内压力增高,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功能减退,称为肾积水。肾积水容量超过ml或小儿超过24小时尿液总量时,称为巨大肾积水

29、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气胸裂口与胸膜腔形成活瓣,气体只能进入胸腔不能排除,随着气体的增多,患肺健肺均受压,形成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

30、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小头脱位,骨折远端向背侧尺侧移位,近侧向掌侧移位,形成典型的银叉枪刺样畸形。

31、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有时成角畸形表现不明显仅表现为骨皮质劈裂,与青嫩树枝被折断时相似而得名

32、疲劳骨折:又称行军骨折或应力性骨折,多因骨骼系统长期受到非生理性应力所致,好发于胫骨、跖骨和桡骨,临床上无典型的外伤史,早期X线平片通常为阴性,容易漏诊或误诊。

33、Smith骨折:又称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常由于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也可由腕背部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发生

34、Colles骨折: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多为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

35、骨筋膜室综合症: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综合征。

36、抽屉试验:膝关节屈曲90度,检查者固定病人足部,用双手握住胫骨上段作拉前和推后动作,并注意胫骨结节前后移动的幅度。前移增加表示前交叉韧带断裂,后移增加表示后交叉韧带断裂。

37、关节交锁:半月板损伤时,有时在活动中突然听到咔嗒一声,关节便不能伸直,忍痛挥弄几下小腿,再听到咔嗒声,关节又可伸直,此现象称为关节交锁

38、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所产身的压力

39、脑疝:是ICP增高的严重后果,是由于颅内压力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代偿能力,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经,引起脑干损害及脑脊液循环通道受租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变化

40、开放性颅脑伤;头部受到锐器、火器、偶或钝器的打击,引起头皮、颅骨及颅内结构的联合损伤,并使颅腔与外界直接沟通,称为开放性颅脑伤。包括头皮裂开、开放性颅骨骨折和硬脑膜破损的开放性脑损伤。

41、闭合性颅脑损伤:指硬脑膜仍属完整的颅脑损伤,虽然头皮和颅骨已有开放性创口,但颅腔内容物并未与外界交界,故而仍称为闭合性颅脑损伤。

42、创伤性窒息:当胸腹部受到猛烈的挤压或爆炸产生的高压气浪冲击时,致使胸腹腔压力急剧升高,上腔静脉压力随之上升,引起脑、头面部和上胸部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弥散性点状出血。

43、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循环受租、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使大量的脑脊液积聚于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导致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扩大,形成头颅扩大、颅内压增高和脑功能障碍。

44、连枷胸:相邻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伤部肋骨的前后端失去支持,该处胸壁软化,发生浮动,这类胸廓称为连枷胸

45、反常呼吸运动:连枷胸时胸壁出现反常呼吸运动;表现为吸气时软化的胸壁内陷,不随其余胸廓向外扩展,呼气时则相反。

46、纵隔扑动:胸壁软化时由于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平衡时出现,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影响静脉血回流,严重时发生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47、胸腔闭式引流:胸膜腔内插入引流管,管的下方置于引流瓶水中,利用水的作用,维持引流单一方向,避免逆流,以重建胸膜腔付压。

48、腹式呼吸:是以膈肌运动为主的呼吸。病人用鼻吸气,吸气时将腹部向外硼起,屏气1-2秒,以使肺泡张开,呼气时让气体从口中慢慢呼出。

49、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先天发育异常而未能自愈的在一组心脏病,其中以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法洛氏四联征常见。

50、贝克三联征指在心包积液、心包积血或缩窄性心包炎等限制心脏扩张疾病时,出现心室舒张的障碍,临场表现为心音遥远,心搏动减弱、静脉压升高,颈静脉努张、动脉压降低,脉压减小。

51、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合形成的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异常通道,若婴儿出生后12周动脉导管仍没有闭索称为动脉导管未闭

52、法洛氏四联征:为最常见的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有四个基本病变:即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

53、低心排综合症:是心脏术后常见的的并发症,病人表现为:BP低、CVP高,呼吸急促,动脉血氧分压下降、HR快、尿少、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

54、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心肌缺血甚至坏死的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病。

55、腹外疝: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而成,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56、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内容物经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下向前经过腹股沟管,再穿过腹股沟外环并可进入阴囊。

57、腹股沟直疝:老年人多见,是疝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向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

58、倾倒综合症:胃大部切除术后,当病人进食,特别是进甜的流质后10-20分钟发生,病人感觉剑突下不适,心悸、伐力、出汗、头昏、恶心、呕吐甚至虚脱,并伴有肠鸣和腹泻,平卧数分钟可缓解。

59、痔:是直肠下段黏膜下或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块,并因此而引起出血、栓塞或团块脱出。

60、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极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为主的疾病。

61、蓝-棕色斑:因胰酶及坏死组织液穿过筋膜与肌层渗入腹壁下,可在季肋及腹部形成或脐周皮肤青紫

62、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内因血流障碍而引起的静脉扩张迂曲、晚期常并发小腿慢性溃疡。

6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由称buerger病,是一种累积周围中小动静脉的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炎

64、皮质醇症(库欣综合征):是由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分泌皮质醇过多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65、向心性肥胖:皮质醇症病人,由于皮质醇使脂肪的动员和合成都得到促进,致使脂肪分布不正常,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等,躯干明显肥胖。

66、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指肾上腺或异位组织自主或部分自主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抑制了肾素分泌,产生以高血压、低血钾为特征的综合症。

67、儿茶酚胺症:是嗜镉细胞瘤和肾上腺髓质增生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肿瘤或肾上腺增生的髓质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病人以高血压、高代谢、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68、石膏综合症:躯体石膏固定的病人,表现为持续恶心、呕吐、腹胀及腹痛。

69、皮牵引:借助胶布萜于伤肢皮肤上,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牵引力传递到骨骼。

70、骨牵引:将不绣钢针穿入骨骼在的坚硬部位,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引骨骼。

71、脊髓损伤:受伤脊髓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称完全性截瘫,部分功能丧失为不完全性截瘫。

72、脊髓震荡:表现为迟缓性瘫痪,骨折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可为不完全性,最后可完全恢复。

7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

74、断肢再植:对完全离断或不完全离断的肢体,采取清创、血管吻合、骨骼固定、肌腱和神经修复等一系列外科手术,将肢体再重新缝合回机体原位,加之各方面的综合处理,使其完全存活并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

75、丹毒:是皮肤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感染所致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好发于下肢与面部,常有全身反应,少有组织坏死、化脓;易治愈但常复发。

76、熊猫眼(眼镜征):颅前窝骨折时,骨折多累及额骨水平部和筛骨。骨折出血可经鼻流

出,或进入框内在眼睑和球结膜下形成淤血斑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评论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