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常见病的针灸推拿治疗内科疾病心悸 [复制链接]

1#
心悸

心悸,又名“惊悸”、“怔忡”,是指心跳异常、自觉心慌不安的病症。多见于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1.针灸治疗

主穴:以心经、心包经腧穴和相应俞、募穴为主。内关、神门、通里、心俞、厥阴俞、巨阙、膻中。

配穴:心阳不振加关元、足三里,振奋心阳;心虚胆怯(心悸常因惊恐而诱发,气短,不自主出汗,神倦乏力,失眠多梦)加百会、胆俞,补心壮胆;心脾两虚(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面色淡白,头晕乏力,胸闷气短,不自主出汗,食欲不佳)加脾俞、足三里,补益心脾;阴虚火旺(心悸不宁,思虑精神压力大时加剧,手脚心发热,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加劳宫、太溪,滋阴降火;心血瘀阻(心悸,心慌心跳不能控制,胸闷,心痛阵阵发作)加曲泽、膈俞,活血化瘀;水气凌心(心悸,心慌心跳不能控制,胸闷气喘,不能平卧,咳吐大量泡沫痰涎,面部、足部浮肿,尿少)加水分、阴陵泉,行水降逆、宁心定悸。

针灸操作:所有腧穴常规针刺;背部穴位应当注意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急性发作用泻法,留针30分钟至1小时,以症状消失或减缓为度。

2.推拿治疗

治则:补心温阳,宣痹止痛。痰浊阻心者宜通阳泄浊,豁痰开结;阳气虚衰者宜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心血瘀阻者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心肾阴虚者宜滋阴益肾,养心安神;气阴两虚者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阴寒凝滞者宜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手法:一指禅推、指按、指揉、擦法等。

操作: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分别以一指禅推法、指按法、指揉法在膻中、内关穴上操作各3分钟;掐揉内关穴同时配合深呼吸5分钟;横擦前胸部,以透热为度。

(2)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医生分别以一指禅推法、指按法、指揉法在心俞、厥阴俞上操作各3分钟;侧擦背部,以透热为度。

3.辨证加减

(1)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面色淡白,头晕乏力,胸闷气短,不自主出汗,食欲不佳:点按丰隆、脾俞、胃俞、肺俞、阴陵泉、足三里以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手法操作时宜重,以泻为主,每穴治疗时间不少于1分钟。

(2)心慌心跳,活动后加剧,头晕,面色苍白,胸闷气短:摩小腹,按中极,推关元、气海、中极;横擦八髎、肾俞、命门以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手法操作时宜轻,以补为主。

(3)心悸,心慌心跳不能控制,胸闷,心痛阵阵发作:按揉大包、京门、膈俞、三阴交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4)心悸不宁,思虑精神压力大时加剧,手脚心发热,失眠多梦,头晕目眩:用一指禅推心俞、肾俞、气海、关元、三阴交并擦两侧涌泉穴以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5)气阴两虚:按揉中脘、血海、足三里,一指禅推脾俞、胃俞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6)阴寒凝滞:横擦肩背部及肾俞、命门、八髎穴,直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从而达到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的目的。

1.心悸可因多种疾病引起,针灸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查找原发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针灸、推拿治疗心悸不仅能控制症状,而且对疾病的本身也有调整和治疗作用。

3.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衰倾向时,则应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措施,以免延误病情。

4.在治疗的同时,应注重畅达情志,避免忧思、恼怒、惊恐等刺激。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当活动可改善心脏功能,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调节脂质代谢,防止肥胖。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