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自己气血不足,尝试用各种方法补气血。似乎即便判断错了,也不要紧:好比把钱放在银行储蓄,需要的时候身体会自动取出来用,“补”总是多多益善的。
其实,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一个气血充足的人大补气血,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后果:气有余便是火,气补得多了就容易上火,人爱发怒,可能导致炎症,引发各种疾病;同样的,补血太过,身体收摄太多,就形成了瘀积。此外,大补的食物大多滋腻、高热量、不易消化,补得太多,最先受罪的就是脾胃。
那么,“气血不足”该如何判断?
一、气血不足的判断依据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气血不足其实是一种常态。
气血不足的人,可能有以下表现:
精神上:神疲乏力,容易倦怠,爱睡觉,有时候神情恍惚、容易头晕;
声音上:声低气怯,气短无力,不爱说话;
面容上:皮肤干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头发稀疏、容易脱落;眼睛无光。
气血不足的人的脉象细而无力,时间长了,人容易心悸,失眠多梦,感觉腰酸背痛、浑身不舒服,女性容易月经不调。
二、这些症状,
容易被混淆为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的概念之所以容易被混淆,是因为有人把自己的亚健康状态,用气血不足笼统地概括了。
所谓“亚健康”,是由于身体的稳态被打破造成的。人体自身的感官远比仪器设备敏锐,患者感觉“浑身发虚”,不一定是因为气血亏虚,也可能是因为阴虚、阳虚。
什么样的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气血不足?
①怕冷、小便增加:这两个更多是阳虚的症状。阳气不足,人就怕冷。当阳虚时,水就会相对有余,身体会排水,表现为尿多。但是不会出汗,因为汗是散热的,出汗会带走大量的阳气。
②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这两种表现也可能是阴虚导致的。阴虚者体内阴液不足,导致身体一直处于虚热和虚性亢奋的状态,所以就会出现心悸、失眠的症状。长期处于消耗的状态,使得阴虚的人普遍消瘦,这也容易被误认为是气血不足。
我们似乎习惯把虚的状态,归到“气血不足”这个大的箩筐里。气、血不足总是被放在一起讲,有没有单纯的气不足、血不足呢?
三、“气不足”与“血不足”
单纯的“气不足”和“血不足”是存在的。
1、“气不足”与“血不足”
①气不足
通常讲气虚是指全身的气虚,最容易表现在肺,因为肺主气,所以气虚最容易出现不上气、声低气怯等症状。有的病人声音很小,一听就知道此人气虚。
气不足,人容易自汗:汗为心之液,汗从皮肤出,所以出汗正常与否需要肺来管,当肺气虚,肺的一切功能都下降,包括对出汗的管理能力。这就是自汗。
气不足,人也容易疲倦:原因在脾,脾主肉。好比拳击比赛时,双方经过一番暴打之后抱在一起动不来,从中医的角度看,就是气快速的消耗,气消耗没了,肉还是有形的,以至于管理支配肉的能力没有了。所以就会出现精神疲惫,四肢无力的状况。
气虚的人,可以喝点黄芪蜂蜜水。有人喝黄芪上火,是因为补得太过,可以加点知母来中和。
②血不足
血虚的人面色、舌头、眼睑、指甲都会呈现淡白色。
血不足,人容易头晕眼花:肝主目,如果失去血的濡养,就会感觉头晕眼花,眼睛干涩。
血不足,人容易心悸、失眠:血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水,所以心血不足一定会有心阴不足。阴阳不能平衡,就会导致心悸;阳不能很好地入于阴,人就会失眠。
血不足,人容易手脚麻木,关节活动不利索:血能养筋,老年人上下楼不方便,一部分原因是血虚,血不足以濡养筋了。
血不足的女性,月经量少,经血质地稀薄。
血虚的人,可以适量吃些当归蛋、阿胶。
单纯的气不足、血不足是存在的,同时气与血的关系,又决定它们是相互影响的。
2、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推动血的运行,血能让血有所归属。气和血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影响。
总体来说:
气对血的作用: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血对气的作用: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气血不足”为什么会作为一个组合出现,我着重讲讲什么是“气能生血”,“血能养气”。
①气能生血
首先,气能生血。营气,是化成血液的原料;气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假如经常不吃饭饿肚子,营气就会变少,化生血液的原料少了,与此同时血液生成的动力也减少了。由于血液是需要营气散奉到心才能化生为血,现在原料和动力都缺失了,必然导致血虚。
②血能养气
血的生成离不开气,同样的,气也要依托于血。有一部分气也来源于血,一旦血少了,人就会气虚。
比如失血造成的血虚,人在失血同时也带走了很多气,也就马上就气虚了。再比如“暗耗心血”,什么是暗耗心血呢?就是每天都在不停地思考,不停地解决问题,人就容易忧心忡忡,或者思虑过度,心血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慢慢也会导致气的损耗。
四、气血不足,如何改善?
脾胃是气血的来源,气血不足,养脾最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
“医中说医”系列文章里,我给大家讲过: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气血都是通过运化水谷精微而来,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养脾对调理气血至关重要。
归脾丸,对于气血不足的人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组成:
*参20g、炒白术30g、炙黄芪20g、炙甘草10g、茯苓30g、远志(制)15g、酸枣仁(炒)30g、龙眼肉30g、当归15g、木香10g、大枣(去核)10g。
这其中既有黄芪、*参、白术等补气的药,还有龙眼肉、酸枣仁、当归等养血的药,诸药配用,共奏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对于气血亏虚的人来说是很合适的,大家可在咨询医师后自行服用,购买成药人参归脾丸也可以。
大道至简,其实日常最好的补气血方法,是改善饮食与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情,减少思虑。但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难的。
比起补气血,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版权声明: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