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赵女士今年54岁,年轻时忙于工作,无暇生育,等到41岁才要孩子。怀孕过程很不顺利,妊娠高血压导致先兆子痫,生完孩子后血压恢复了正常。孩子两周岁时,她的血压飙升到/,从那时开始吃降压药,这一吃就是10年。
年开始她的血压变得不太稳定,同时反复出现头痛和眩晕的症状。严重时,只要人站起来走动就天旋地转。去医院检查,做了核磁共振和脑部CT,也没查出什么来。
由于血压控制不好,赵女士这几年都在换药调药,药越吃越多,血压却越来越难降,走路像踩棉花,还时常感觉心悸气短、疲乏无力,为这她是成天提心吊胆,就怕出现个脑梗心梗。
今年春节朋友聚会时,聊到她的老毛病,好几个朋友都不约而同的推荐她去找*,说黄主任是杭州数一数二的中医神经内科专家,治疗失眠、头痛、眩晕、心脑血管方面很有一套,诊断治疗过程严谨,对病人又耐心,人品医德都好。
3月29日,赵女士第一次来到方回春堂半山馆,*主任详细的询问了过往病史和现在的问题。赵女士脉细、舌淡苔薄白、有齿痕,综合辨证为气血亏虚,需以补益气血,调养心脾为主进行调治。
黄主任施方之后,果然起到了效果。用药才一周,赵女士的头晕眩晕、心悸、疲惫等症状就有所减轻。
复诊时,黄主任又调整方子,第二周服药之后血压成功降到/85。第三周时,诸多不适症状已全部都消失,晚上能睡足七小时,气色也非常好,目前血压稳定,正在接受巩固治疗。
*主任提醒道,治疗高血压不能一味追求血压的下降,中医重在整体调治,通过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因为高血压虚实皆可有之,五脏阴阳失调。调和阴阳、畅达气血,升者以降、降者以升、寒者以温、热者以寒,平脉辨证,四诊合参,随证治之,方无定方,法无定法,使阴阳气血和调,则高血压诸症自可痊愈。
降压药越吃越多,
血压却越来越难降?
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14亿人口当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患病人群如此广泛的高血压本身并没什么可怕,怕就怕在各种并发症,尤其是长期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后出现的并发症。
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升高,还会有眩晕、头痛、疲劳、心悸等症状。其中,眩晕症高血压患者最为多见,严重时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日常生活。病情控制不当的高血压患者,需随时警惕脑卒中、冠心病、脑梗等疾病的发生。
有高血压就吃降压药,是很多人都有的常识。目前主流降压药物虽然种类多,但它们的共同作用主要偏向于对血压的控制,患者一旦开始药物降压,就需要通过长期持续的服药来确保血压稳定。
随着长时间用药的结果和病情的发展,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主任表示,目前高血压患者中像赵女士这样的不在少数,眩晕、头痛、心悸气短、疲乏无力、肢体麻木等不适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跟药物作用有关。这时就应该结合中医中药进行整体调治,以避免出现进一步的身体器官损害。
▲(图)*主任与带着鲜花来致谢的患者叶女士
善用中药
为降压药“减副增效”
中医学认为,血压、体温、脉搏是人体五脏六腑气血运行所发出的信号,高血压是病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服用降压药可改善症状,却无法治疗造成高血压的根本原因,犹如止痛药可以舒缓疼痛,却不能治愈造成疼痛的原因一样。
中医药在对高血压的症状治疗上,注重整体调理,降压平稳和缓,改善症状,保护靶器官和纠正代谢障碍。与西药联合使用更能互相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目前,治疗高血压最好的方式就是中西医结合,不仅有“减副增效”的作用,还能标本兼治。同样是高血压患者,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病症表现,这就需要个体化的治疗,将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相结合,避免了只注重降血压而忽视患者主观感受的弊端,减轻患者痛苦,更好的控制血压,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对机体的损伤。
名医推荐
*主任
中医师、硕士生导师
著名中医神经内科专家,省中西医结合保健与康复医学会委员,医院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
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对神经内科及中医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擅长心脑血管病,如中风、头痛、眩晕、脑供血不足、失眠、焦虑、抑郁等等。对颈椎病、周围神经病、帕金森病的治疗亦深有心得。在中风病的康复及神经损伤的康复有独特的方法,有效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坐诊信息
方回春堂半山馆
每周一上午
今日福利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