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初三尖子生小雪(化名),突然像变了个人,上课经常开小差、睡觉,成绩一落千丈,有时甚至突然倒地睡着,到医院一查,背后原因竟然是发作性睡病。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同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睡眠问题,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数据显示,当下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潘集阳教授强调,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终身性睡眠疾患,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出现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患者如果出现难以控制的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瘫、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尖子生成绩一落千丈,竟是上课无故睡着?
小雪现就读初三,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上进好学的她在班级、年级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师眼中的尖子生,同学眼中的学习榜样。
但近半年,她像变了个人。课堂上,以前聚精会神的她经常注意力开小差,甚至经常突然睡着,持续几分钟后又突然清醒过来。长此以往,她的成绩一落千丈。
班上的同学私下议论她不配当学习委员,这些话随后传到了小雪的耳中,小雪气得面色煞白,怒气冲天地去找同学们理论,“你们凭什么说我不配?”话音未落,只见她突然倒向地面,还好被周围的同学及时扶住。惊慌失措之时,小雪又醒了过来,并茫然地说道:“我刚刚怎么了?还好你们扶住了我。”
小雪的爸妈、老师随后赶到现场,医院就诊。心电图、脑电图、头颅磁共振等多项检查陆续出炉,令人诧异的是,检查结果没有提示任何异常。
一筹莫展之际,医生联想到小雪最近出现的日间思睡等异常症状,便建议小雪一家到睡眠门诊就诊。于是,小雪的家长便带着她来到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就诊,医生对小雪进行了详细的病史采集、精神检查、各项体格检查及情绪、睡眠相关的问卷调查,同时,还完善了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检查结果均明确指向一种疾病——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以难以控制的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瘫、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特点。我国的患病率估计在0.04%左右。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大致相当。它是继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之后,引起白天过度嗜睡的第二大病因。”医院睡眠中心主任潘集阳教授介绍,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终身性睡眠疾患,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出现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
病因不明确,及时就医方为上策
发作性睡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日间过度嗜睡症状,表现为在行走、进餐或交谈时突然发生的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尤其在外界刺激减少的情况下,如阅读、看电视、驾驶、听课、开会时更易发生。睡眠持续时间多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每天可发生数次到数十次不等,多数患者经短时间的小睡后即可头脑清醒,但不能维持太长时间。此外,一半以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可见肢体无力下垂甚至猝倒,特别是在强烈情感刺激如发怒、大笑时易出现。发作时患者往往意识清楚,无记忆障碍,并可完全恢复。潘集阳指出:“其实像小雪这种病例并不少见,只不过由于公众对该疾病了解不足,致使患者及家属往往多次辗转于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其他科室就诊,从而造成了较高比例的漏诊及误诊,继而耽误了患者的病情。”
患发作性睡病并不可怕,及时就医方为上策。潘集阳介绍,目前,针对此病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式:
1.一般治疗,如有规律、足够的夜间睡眠;白天有计划的午休等。
2.药物治疗,如精神振奋剂(如盐酸哌甲酯、莫达非尼)、抗猝倒药物、γ-羟丁酸钠等药物。
3.心理干预,如对患者表示理解,并鼓励其采取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研究表明,发作性睡病如果不及时予以诊治,往往会伴随焦虑、抑郁、社交恐惧症及肥胖等问题,严重时会威胁到生命。因此,应警惕此病的发生。一旦发现,应尽快到睡眠医学中心就诊,尽早明确、尽早诊治!
夜间惊恐发作竟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王先生今年50岁,有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控制较好,平时热爱锻炼,身体状况稳定。3个月前,他在睡梦中突然感到喘憋,呼吸困难,心悸,胸部有紧压或窒息感,遂惊醒,醒后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手指发麻,肌肉跳动,濒死感强烈,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恐慌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休息半小时以上才可大致缓解,再次入睡比较困难,一晚上可发作2-3次。
第二天上班时,王先生在工作中容易打瞌睡,昏昏欲睡,疲乏无力,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日常生活,随之他变得情绪紧张、低落,整日无精打采,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整日担忧自己的睡眠状况。
为解决夜间突然惊醒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在症状出现3天后,医院就诊,辗转于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精神医学科等科室,做过详细的心脑血管功能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冠心病的症状,曾被怀疑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随后王先生陆续出现了心悸、惊恐发作、抑郁发作等症状,但检查结果都没有查出明显异常,王先生先后服用过降低心率、改善焦虑等药物,效果不明显,夜间惊恐仍反复发作。经友人推荐,他来到医院睡眠门诊就诊,医生对王先生进行了详细的诊断评估,询问家属,家属反映王先生睡觉时有明显的鼾声,结合相关睡眠量表检查,考虑王先生的疾病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经建议,王先生进一步在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完善了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及睡眠呼吸监测,最终确诊疾病为伴有夜间惊恐发作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中,OSA引起缺氧存在重要的诱因作用,医生建议王先生佩戴呼吸机治疗,经过治疗后,王先生的夜间惊恐发作消失了,白天嗜睡的症状也明显改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睡眠相关呼吸疾病,在生活中较为常见,难以立即识别,可能延误治疗。但明确诊断后,通过及时、系统的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疗效显著。”潘集阳介绍,如果遇到对睡眠障碍等疾病认识不足的医生,根据失眠、恐惧、心慌等症状,很容易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从发病到确诊往往经历2-10年之久。睡眠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经过专业的睡眠监测技术,指导进一步治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以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和日间思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睡眠相关呼吸疾病,患病率为2%~4%。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重度OSA患者病死率比普通人群高3.8倍。王先生这种“夜间突然发作性喘憋心慌、惊醒”的异常是伴有夜间惊恐发作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特异性症状,在很多同类患者中也经常出现,美国的调查发现有1/3的患者发作于上半夜。
潘集阳指出,多导睡眠监测及睡眠呼吸监测是OSA诊断的重要手段,患者呼吸暂停发生的原因是上呼吸道受阻,由于呼吸道塌陷而导致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多次呼吸暂停。最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就是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即呼吸机疗法,对气道有一个支撑作用,这样上呼吸道在睡眠过程中不会塌陷,可以有效地消除夜间打鼾、改善睡眠结构、改善夜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纠正夜间缺氧,也显著改善白天嗜睡、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目前,CPAP呼吸机是治疗中重度OSA患者首选方法。
潘集阳指出,睡眠质量高往往比睡眠时间长更加重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应该及时治疗,否则会因为频繁出现呼吸暂停,导致脑部供氧不足,严重危害生命健康。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尽快到睡眠医学门诊就诊,尽早明确诊断,及早进行干预,改善生活质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青梅通讯员:张小涛、张灿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霞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