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有一类人群经常出现头晕、头脑昏沉,去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自行进行滋补却作用不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很可能是体内有痰湿所引起。
中医学将头晕、眩晕、头懵等均统称为“眩晕”病,其症状表现主要为,轻者头晕、头懵头沉,头重如裹,头脑不清晰感,重者表现为头晕目眩,视物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扑倒。
而导致该病的病因有很多,体内的五脏六腑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问题均可导致头晕,其中以脾虚所致的痰湿中阻最为常见。
这一类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的情况,并非单纯的“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出现头晕的病人难以单纯滋补得到改善的重要原因(盲目服用补气血的药物,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病情加重)
临床上,此类患者常表现为头晕,头昏,头重如裹,或伴有视物旋转,就像晕船晕车,甚至不能站立的症状表现,此外,除头晕头昏,大多患者还可出现胸闷,胃胀满,恶心呕吐(早晨起床最为明显),吃饭不香,食少睡多,或伴口苦,大便黏腻,小便正常或黄,舌苔白厚或黄腻。
那么,出现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呢?如何从根源上摆脱头晕困扰?
临床上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该方出自清代医家程国彭的《医学心悟·眩晕》,书中记载“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
该方以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熄风,二者为君药,也是治疗风痰眩晕头痛的要药;白术、茯苓健脾燥湿,佐治生痰之本;橘红理气化痰,甘草调药和中,加姜枣顾护脾胃。诸药合用,共奏化痰熄风之功。
比如此前来诊的一位64岁的患者董先生,自述近半年头晕反复,耳朵里有闷堵感,平时有心悸气短,运动后加剧,神疲乏力,口稍干渴,夜晚睡眠欠佳,食欲一般的表现。
医院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来诊时观其舌可见舌质淡暗润苔薄,中医辨证属湿浊内阻、饮邪上泛,治以运脾化浊、通阳利饮,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苓桂术甘汤两方合用加减:
姜半夏、炒白术、天麻、茯苓、陈皮、泽泻、桂枝、炙甘草、葛根、生龙骨、生牡蛎。共7剂,1日1剂,分2次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用。
二诊:董先生诉服上方后,小便相比平时稍增多,头晕和耳闷感相较之前好转,运动后心悸以及失眠症状则未见明显改善;舌象同前,调整药方,上方加石菖蒲、制远志,继续服14剂。
三诊:此次来诊,董先生自述除了仍有轻度失眠外,头晕等其他症状均已消失。更改药方,予以桂甘龙牡汤合酸枣仁汤加减调理,半月后再次复诊诉睡眠已恢复正常。
从这个案例中也可以看到,在调治时并不单纯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而是二方合用化裁,中医经典《金匮要略》讲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所以针对董先生的病情,予以苓桂术甘汤温阳化气、健脾消饮;泽泻合白术,取“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之泽泻汤之意;《本经崇源》谓“葛根为阳明仙药”,所以方中重用葛根,升阳明清气达于头面。泽泻降浊,葛根升清,二者配伍,可以使清浊二气各安其位;生龙牡镇心宁神。
服一诊方后董先生小便次数增多,为湿浊饮病邪从小便排出,故头晕之证较前好转。二诊患者仍有心悸,睡眠欠安,加菖蒲、远志化痰浊、宁心神。
总的来说,疾病是千变万化的,疾病的病机也会随疾病的发展以及治疗过程发展变化,要想从根源上摆脱头晕等病症,必须抓住核心病机,用药恰当,才能标本兼治。
我是中医楚海波,如果你有以上的问题,都可以和我说说,直接告诉我今年你多大了,有什么症状,我会尽量回复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