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精髓是辨证论治,不仅仅是将药物简单相加,而是根据患者的舌苔、脉象,遵循脏腑、阴阳、气血和标本虚实的辩证方法,归纳为不同的证候,制定不同的治则。
目前,中医辨治糖尿病分为以下五个证型:
1.阴虚热盛证
主症:咽干口燥,心烦畏热。
次症:渴喜冷饮,多食易饥,澳赤便秘。舌红替黄,脉细滑数,或细弦数。
2.湿热困脾证
主症:胸肮腹胀,或食后饱满,头身困重。
次症:体形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3.气阴两虚证
主症:咽干口燥,倦怠乏力。
次症:多食易饥,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而弦。
4.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
主症: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腰膝酸冷,或手足畏寒,夜尿频多。
次症: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自汗易感寒,气短懒言,颜面、肢体浮肿,尿多浊沫,或小便量少,男子阳痿,女子性欲冷淡,大便干稀不调。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5.血瘀脉络证
主症:胸痛、胁痛、腰痛、背痛,部位固定,或为刺痛,肢体麻木,疼痛夜甚。
次症:肌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健忘心悸,心烦失眠。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脉弦,或沉而涩。
这是一个大致的划分,临床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