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肝气不顺,全身乱清代皇家医案,顺肝气,
TUhjnbcbe - 2022/7/31 16:15:00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中医藏象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在当代中医研究领域中,有一个角度,特别有意思,这就是清宫医案。

通过清宫医案,我们会发现很多有趣的问题。

现在,我给你讲一个事儿,关于清代慈禧太后。

按说,慈禧老佛爷,养尊处优,应该是身体不错。但实际上,你翻开清宫医案就知道了,这老太太浑身是病,今天这儿不舒服,明白那儿不利索,三天两头找御医。

话说有这么一天,慈禧老太太又难受了。她就感觉啊,自己连日来心慌、气短,手脚发凉,嗓子还有些疼,发干。

咋回事儿?宣御医进殿。

御医是谁啊?赵文魁。

这个老先生,不得了,生于年,卒于年。人家祖上九代业医,而且往上数三辈都是清宫御医。宣统年间,清宫赐顶戴花翎,管过御药房、御药库。御药房解散以后,他在京城开业行医,门庭若市。后来,京城一度流行猩红热。他日夜出入病人家中,不幸染病,最终离世。

他有一个儿子,了不起,叫做赵绍琴,是后来的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著名中医学家。

话说这赵文魁,来到慈禧卧榻之处,给老佛爷诊察。

当时发现,慈禧确实四肢不温。慈禧自述,心慌气短,好不乏累。

换一般人,看到心慌气短、四肢不温,可能一下就想到虚证了。这一定是气血不足、鼓舞乏力所致啊。但是,御医就是御医,明察秋毫,和一般人的思路不一样。

原来,赵文魁发现,慈禧左侧脉寸关两部沉弦,右侧关脉沉滑。这和一般的虚证脉象不一样。弦脉,主肝郁。沉滑,主脾胃不和,有痰湿啊。

接着,又一看,发现慈禧的咽喉和舌头,都发红。细问得知,老佛爷最近口干心烦。

看到这里,赵文魁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气——多亏仔细诊察了一下。如果妄投温补之药,还不得掉脑袋?

接着,赵文魁提起笔来,书方一首。但见——

化橘红二钱,法半夏二钱,朱茯神四钱,炒杭芍三钱,竹茹二钱,西洋参三钱(研冲),麦冬三钱,石斛三钱,远志肉一钱五分,鲜青果七枚(打)。

结果如何?医案记载,慈禧太后喝了药汤,一剂而愈,第二天就感觉舒爽了。

这就是医案的全部经过,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

好,我现在跟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跟你讲啊,慈禧当时主要问题在于肝郁。左脉弦,是肝郁的典型指征。

这难怪,慈禧那时候,既要想方设法保住大清的江山,还要对付内忧外患的种种麻烦,慈禧这一个女人,怎么能不犯忧愁?时间长了,她肯定肝郁。

肝郁,就容易生热。生了热,她就心烦、嗓子疼痛发干。

肝郁,则气滞。气滞,则阳气不达。于是,四肢不温,胸闷心慌。

肝属木,脾胃属土。肝郁气滞,木来克土,于是脾土运化失常,痰湿内滞,右脉象就沉滑。

由此可见,老佛爷这一身的不舒服,都源于肝郁啊。肝气不顺,全身乱套。

怎么办?平肝理气,养阴清热、安神定志。这要是用了补益之法,让慈禧病情严重起来,可就惨了。

来吧,再看看御医当时开的方子——

化橘红二钱,法半夏二钱,朱茯神四钱,炒杭芍三钱,竹茹二钱,西洋参三钱(研冲),麦冬三钱,石斛三钱,远志肉一钱五分,鲜青果七枚(打)。

这里头,芍药柔肝抑阳,竹茹清肝胆之热。麦冬、石斛、养阴清热,以助平抑肝经郁热。橘红和法半夏,理气和胃降逆,畅快中州。竹茹一味,也入脾胃经,可以辅助和胃。远志茯神,安神定志,兼化痰浊。青果养阴清热,麦冬和石斛养阴润喉。这就是基本用药思路。

当然了,文老师就是一个中医小白,一个初懂医道的小学生,不可能将赵文魁当时的用意,完全理解出来。因此,这里有说得不周详的地方,还希望您能谅解。

总而言之,利用这样的方式,慈禧太后肝郁得解,肝热得清,脾胃顺畅,一身气机恢复如常,诸证自然好转了。

我把这个写出来,可不仅仅是跟你讲这段历史故事。我想告诉你的,是肝郁对这一身机能的影响。

关于这个话题,我其实都说过好多次了。慈禧这个事儿,实际上是这一问题的典型体现:肝气不顺,她就嗓子干痛、四肢不温、四肢发凉、胸闷气短、夜寐不安、心烦意乱……你看,麻烦不麻烦?

所以说,养生必须养肝。养肝,必养情志。养情志,必先调整心态。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跟你说这么多吧。文中配伍,仅供参考。它能否适合你,还需要仔细的辨证、化裁。盲目尝试,不宜。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文君然

1
查看完整版本: 肝气不顺,全身乱清代皇家医案,顺肝气,